夏至,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,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、黑夜最短的一天,从这一天起,进入炎热季节,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。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,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。过了夏至,太阳逐渐向南移动,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,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。
夏至物语:斗指乙为夏至,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,时夏将至,故名也。
夏至三候:一候鹿角解,二候蜩始鸣,三候半夏生。
关于夏至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写道:“夏,假也,至,极也。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。”在夏至这一天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这是太阳直射地面达到的一年中最北的位置。在这一天,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,黑夜达到最短。夏至过后,白昼便会缩短,黑夜的时间会延长。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指的便是这样的一种现象。
虽然夏至前后,许多地方都非常炎热,气温达到30°以上,阳气十分旺盛,但要注意的是,阴气也在此时开始生长了。所谓“夏至一阴生”,阴气的出现会带来许多疾病,所以不应该掉以轻心,应注意适当的养生保健。
略增酸味,止汗固表
由于夏至出汗较多,盐分的损失较大,身体中的钠等电解质也会有所流失,所以除了需要补充盐分,还需要使用一些带有酸味的食物。
中医理论认为夏至前后应该多食用一些带有酸味的食物,以达到固表止汗的效果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,“心主夏,心苦缓,急食酸以收之。”说的便是夏季需要食用酸性的食物有山茱萸、五味子、五倍子、乌梅等,这些食物不仅可以生津、去腥解腻,还有增加食欲的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