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是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,中医认为糖尿病发病与人的体质有关。以下4种人容易患糖尿病。即:胃阳亢盛,即平素食欲亢进,有便秘倾向的阳明人;少阳阳郁,即平素性格抑郁的少阳人;肝阳亢奋,即平素性急易怒的厥阴人;肾阳不足,即体形瘦长,思想活跃的少阴人。那么,从中医的角度来讲,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?我们来看看南京太乙堂中医专家的介绍。
寻找平衡 避免代谢紊乱
糖尿病表面上是胰岛素分泌失常,实际上是人体脾、肝、肾功能失常所致,内脏阴阳失调是糖尿病发病的根本原因,需要辨证论治。
中医认为,个体体质差异在糖尿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,这方面和西医所说的遗传因素相同。比如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,早产儿成年后容易患糖尿病,出生时的低体重儿,成年后也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。这是很明显的先天因素。但这两类人后天调养得比较好,使身体的各部位、各脏器都处于平衡状态,也能终身不患糖尿病。
管住嘴,迈开腿,好心情
除遗传因素外,中医很早就认识到了饮食不节、过食肥甘,精神刺激、情感失调,形体肥胖、痰湿内生等,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现代竞争和快节奏工作,情志致病也越来越常见。精神紧张,情绪波动,心理压力大,都会引起胰岛素对抗激素如生长激素、肾上腺素、去甲肾上腺素、肾上腺皮质激素、胰高糖素等的分泌增加,导致血糖升高,诱发或加重糖尿病。
中医认为,长期精神刺激可导致气机郁结。情志失调引起的不良情绪,可使脏腑功能紊乱,作用于神经系统可影响内脏和体内激素的变化,使内分泌紊乱、免疫力低下,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,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,以致血糖升高。其实总结起来,还是那几句耳熟能详的话:管住嘴,迈开腿,好心情。
防患未然 远离糖尿病伤害
糖尿病“治未病”包含三种意义:一是防病于未然,预防糖尿病的发生;二是既病之后防其转变,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,及时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演变;三是预后防止糖尿病的并发症。中医在糖尿病防治上有明显的优势。
中医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痰湿体质、痰浊体质、湿热体质、瘀血体质等,辨证论治,采取不同的治法和方药,因人而异地治疗,可以明显改善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,并对人体内分泌代谢功能起到双向调节、维持内环境平衡的作用。根据糖尿病发展的三个阶段,中医可以避免西医模块化的治疗,可以因人而异采用辨证论治。如果您还有其它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咨询电话:025-86389266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