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是如何治疗心律失常的呢?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方法?心律失常的发病类型有多种,有心跳加快、心动过慢、二联律、三联律等表现形式,发病原因也有多种,症状表现也是有多种形式,平时患者要积极的治疗心律失常,针对心律失常患者的发病原因和症状表现进行全面的治疗。那么,
心律失常可能造成的危害有哪些?
1、导致血液循环失常
当发生心律失常时,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,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%左右,引起病人心虚、胸闷、无力等症状。
2、造成肾循环血管收缩,引起肾缺血
频发房性或室性早搏可引起肾血流量平均减少,房性心动过速和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房颤及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,导致肾循环血管收缩,引起肾缺血,其症状包括少尿、蛋白尿、氮质血症等。
3、造成猝死
发生猝死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,其中以室性动过速、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瘁死的发生率最高。
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
一、若心律失常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,神疲自汗,头晕目眩,失眠多梦,面色苍白或萎黄,舌质淡,脉细弱等,证属气血不足、心脉失养,治宜益气补血、养心安神。
二、若心律失常患者表现为心悸不宁,心中烦热,失眠梦多,头晕耳鸣,面赤咽干,腰酸盗汗,小便短黄,舌质红,苔薄黄,脉细数等,证属心阴亏虚、心失所养,治宜滋阴降火、养心安神。
三、若心律失常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,面色苍白,少气无力、怔忡,声低息弱,劳累后尤甚,胸中痞闷,入夜为甚,畏寒喜温,甚则肢厥,小便清长,舌质淡苔白,脉沉缓等,证属心阳不振、气血运行无力、心失所养,治宜温补心阳、安神定悸。
四、若心律失常患者表现为心悸胸闷,时有胸痛,痛如针刺,或向后背、上肢放射痛,唇甲青紫,舌质有瘀点或瘀斑,脉涩或有结代等,证属心脉痹阻、心失所养,治宜理气活血、通脉安神。
五、若心律失常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,多梦易醒,善惊易恐,坐立不安,畏风自汗,情绪不宁,恶闻喧哗吵闹,舌淡,脉细弱等,此属心虚胆怯、扰乱心神,治宜益气养心、镇惊安神。
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方法?南京太乙堂中医是辨证治疗心律失常的,对于心律失常患者的不同发病原因和症状表现,还要依据患者的个人实际身体情况,开具不同的治疗方剂,有针对性的治疗心律失常,通过对患者的整体性治疗,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,有助于患者早期尽早的恢复健康。如果您还有其它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咨询电话:025-86389266。